9月13日,“2005年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会上,由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历时一年研究编制的国内首部《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根据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首次推出“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并以此为依据公布中国GDP排名前100位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深圳、东莞和上海分列排行榜的前三位。 本项研究的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从区域的角度来看,城市生活质量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地区、环渤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以国城市现阶段的发展态势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其总体生活质量也比较高。 从城市的角度看,四个直辖市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其GDP总量三年平均数分别位列全国第1、第2、第5、第11位,属于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几个城市。但这四个城市在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中,上海位列第3,北京位列第4,天津排在第38位,重庆排在第56位。在GDP总量前20位城市中,有9个城市并未进入生活质量排行榜的前二十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质量好。而东南沿海的几个中等城市的“黑马角色”,也更为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如东莞,其GDP总量三年平均数位列全国第22位,但在城市的生活质量位列一些大城市之上,排在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第2位。再比如海口,其GDP总量三年平均数位列全国第79位,但在城市的生活质量排行榜上则名列第23位,是生活质量比较高的一个城市。这两个例子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生活富裕并不等于幸福。 对此次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进行分析的结果还显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要看社会提供的经济保障究竟如何,要看人们的收入水平如何,特别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在2001-200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年平均值排名前20位的城市中,有14个城市位列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前20位。但是,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来看,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不大。在2001-200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排名前20位城市中,除了浙江的宁波、绍兴和江苏的无锡排在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的前20位之前,其他城市都排名靠后。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较高的城市尽管其经济发展处于一个上升期,但其基数普遍偏低;二是与物质条件直接相关的其他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比如基础设施等在经济发展初期一般比较落后,而这些往往是生活质量水平高低的直接表现。 上述分析再一次证明: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成正相关性。经济指标尤其是GDP指标往往会掩盖一些社会生活与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无法真正衡量一个城市的价值。为此,用多维度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替代单一的GDP指标来测量社会发展程度和人的生活质量,就成为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引导城市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理念,也是我们这次关于“城市生活质量”调查与研究的意义所在。
这份报告首次用“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替代GDP指标。该指数包含12个方面,正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最熟悉的词: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 根据这12项指数,中国GDP排名前100位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出炉。北京排名第四。该报告显示,北京人平均寿命最长,生命健康指标排名首位;“乐”和“业”也不错,文化休闲、就业几率指标排名第二,即每百万人拥有的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多,而城镇登记失业率较低。 ......